![]() 用于病残植株的杀虫杀菌装置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病残植株的杀虫杀菌装置。用于病残植株的杀虫杀菌装置包括置物筒,用于放置病残植株;熏蒸筒,熏蒸筒置于置物筒的底部并用于装填药剂,置物筒与熏蒸筒之间设置有隔板,隔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底座,底座支撑于熏蒸筒的底部。该用于病残植株的杀虫杀菌装置能够起到合理收集病残植株的作用。通过设置熏蒸筒,并在熏蒸筒中注入药剂,使得熏蒸筒中的药剂能够在自然挥发时,自行挥发进入置物筒中,进而对置物筒中的病残植株上的病虫、病菌进行全面的消杀,处理后的病残植株可直接还田,避免了病虫在环境中大量的繁衍和快速传播,降低了病虫灾害的发生可能性,减小了产量的损失,不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公开号:CN214339594U 申请号:CN202120064096.3U 申请日:2021-01-11 公开日:2021-10-08 发明作者:孙海;郭喜红;李云龙;胡学军;胡彬;王胤;曹金娟;王俊侠;吴晓磊 申请人:Beijing plant protection station; IPC主号:A01M1-20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病残植株的杀虫杀菌装置。 [n0002] 蔬菜生长过程中,会发生病虫害。发病初期应将病虫叶和发病中心植株及时清除,避免病菌和病虫以此为中心传播。而清除掉的病虫叶、发病株一般建议处理的方法是埋入土中,但在实际生产中园区种植者和农民基本上做不到这样的建议处理方法,产生的结果是病叶、病株等病残体随意丢弃在园区中、设施大棚外面,造成病虫在环境中大量的繁衍和快速传播,病虫年年发生严重,造成产量损失,而且农药使用量增加,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n0003]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病残植株的杀虫杀菌装置,能够快速实现对病残植株中虫害的去除。 [n000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病残植株的杀虫杀菌装置的使用方法。 [n0005]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病残植株的杀虫杀菌装置,包括: [n0006] 置物筒,用于放置病残植株; [n0007] 熏蒸筒,所述熏蒸筒置于所述置物筒的底部并用于装填药剂,所述置物筒与所述熏蒸筒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 [n0008] 底座,所述底座支撑于所述熏蒸筒的底部。 [n0009]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病残植株的杀虫杀菌装置,通过设置置物筒,能够将病残植株放入其中,进而使得种植者不需要将病残植株直接丢弃在园中或者设施大棚中,起到了合理收集病残植株的作用。通过设置熏蒸筒,并在熏蒸筒中注入药剂,使得药剂能够在自然挥发时,自行挥发进入置物筒中,进而对置物筒中的病残植株上的病虫、病菌进行全面的消杀,处理后的病残植株可直接还田,避免了病虫在环境中大量的繁衍和快速传播,降低了病虫灾害的发生可能性,减小了产量的损失,不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n00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熏蒸筒上设置有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的第一端伸入所述熏蒸筒中,所述第一导管的第二端与药剂筒连接。 [n001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置物筒上设置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的第一端伸入所述置物筒,所述第二导管的第二端与所述药剂筒连接。 [n001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第二导管伸入所述置物筒的分段上设置有多个滴淋孔。 [n001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导管以及所述第二导管中设置有有止回件 [n001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底座与所述熏蒸筒之间设置有导热层。 [n001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n0016] 加热件,所述加热件置于所述底座中; [n0017] 控制件,所述控制件与所述加热件通信连接。 [n001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n0019] 检测件,所述检测件设置于所述置物筒的内壁,且用于检测所述置物筒中的所述病残植株的装填量。 [n002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n0021] 测温件,所述测温件安装于所述置物筒、所述熏蒸筒以及所述底座中的至少一个,且所述测温件与所述控制件通信连接,所述控制件基于所述测温件的测温信号控制所述加热件。 [n002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置物筒、所述熏蒸筒以及所述底座由金属材料制成。 [n0023] 本实用新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n0024]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病残植株的杀虫杀菌装置,通过设置置物筒,能够将病残植株放入其中,进而使得种植者不需要将病残植株直接丢弃在园中或者设施大棚中,起到了合理收集病残植株的作用。通过设置熏蒸筒,并在熏蒸筒中注入药剂,使得药剂能够在自然挥发时,自行挥发进入置物筒中,进而对置物筒中的病残植株上的病虫、病菌进行全面的消杀,处理后的病残植株可直接还田,避免了病虫在环境中大量的繁衍和快速传播,降低了病虫灾害的发生可能性,减小了产量的损失,不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n0025]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病残植株的杀虫杀菌装置的示意性立体图; [n0026]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病残植株的杀虫杀菌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n0027]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病残植株的杀虫杀菌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n0028] 图4为图3中A-A方向的示意性剖视图。 [n0029] 附图标记: [n0030] 100、置物筒;102、熏蒸筒;104、隔板;106、通孔;108、底座;110、加热件;112、第一导管;114、第二导管;116、滴淋孔;118、导热层;120、检测件;122、测温件。 [n0031] 为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n0032]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n0033]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n0034]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n0035]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n0036]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病残植株的杀虫杀菌装置,包括置物筒100、熏蒸筒102以及底座108;其中,置物筒100用于放置病残植株;熏蒸筒102置于置物筒100的底部并用于装填药剂,置物筒100与熏蒸筒102之间设置有隔板104,隔板104上开设有多个通孔106;底座108支撑于熏蒸筒102的底部。 [n0037]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病残植株的杀虫杀菌装置,通过设置置物筒100,能够将病残植株放入其中,进而使得种植者不需要将病残植株直接丢弃在园中或者设施大棚中,起到了合理收集病残植株的作用。通过设置熏蒸筒102,并在熏蒸筒102中注入药剂,使得药剂自然挥发时,自行挥发进入置物筒100中,进而对置物筒100中的病残植株上的病虫、病菌进行全面的消杀,处理后的病残植株可直接还田,避免了病虫在环境中大量的繁衍和快速传播,降低了病虫灾害的发生可能性,减小了产量的损失,不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n0038] 具体来说,请继续参见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病残植株的杀虫杀菌装置中,置物筒100用于放置病残植株。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置物筒100呈筒状结构,其内部形成有用于存放病残植株的容纳空间。其顶部单独设置一个盖体用来封闭置物筒100的顶部。 [n0039] 熏蒸筒102用来盛放药剂,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药剂可以选用能够杀死病残植株中病虫、病菌的药剂。其中,熏蒸筒102设置于置物筒100的底部,在熏蒸筒102与置物筒100之间形成有隔板104,在隔板104上开设有多个通孔10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隔板104主要起到防止病残植株落入熏蒸筒102中的目的,同时,通过在隔板104上开设多个通孔106,还能够使得熏蒸筒102中的药剂挥发后,能够通过多个通孔106进入置物筒100中。此外,熏蒸筒102可以设置成厚度为2厘米至5厘米的形式。 [n004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熏蒸筒102的底部还设置有底座108,在底座108中设置有加热件110。其中,加热件110可以使用电热丝、石墨烯等加热元件。这样一来,当底座108中的加热件110开始工作后,能够将熏蒸筒102中的药剂进行加热,使得熏蒸筒102中的药剂挥发,进而通过隔板104上的通孔106进入置物筒100中,挥发后的药剂进入置物筒100中后,能够对熏置物筒100中的病残植株上的病虫、病菌进行消杀,当置物筒100中的病残植株上的病虫、病菌被消杀完毕后,可以直接取出经过消杀处理的病残植株还田。这样一来,就避免了病虫在环境中大量的繁衍和快速传播,降低了病虫灾害的发生可能性,减小了产量的损失,不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n004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底座108与熏蒸筒102之间设置有导热层118。 [n0042] 通过设置导热层118能够更好地实现对于熏蒸筒102中药剂的加热,导热层118可以使用导热效果较好的金属材料或者导热硅胶等。 [n0043]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病残植株的杀虫杀菌装置,可以设置成外形结构尺寸相对较小的形式,这样一来,就保证了该用于病残植株的杀虫杀菌装置的小型化,使得该用于病残植株的杀虫杀菌装置更加便携。为了进一步地使得该用于病残植株的杀虫杀菌装置移动方便,在底座108的底部还可以设置滚轮等结构,以降低移动该用于病残植株的杀虫杀菌装置时的地面阻力。 [n004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熏蒸筒102上设置有第一导管112,第一导管112的第一端伸入熏蒸筒102中,第一导管112的第二端与药剂筒连接。 [n0045] 通过在熏蒸筒102上设置第一导管112,并将第一导管112的两端分别与熏蒸筒102的内部以及熏蒸筒102外部的药剂筒连通,使得药剂筒中的药剂能够通过第一导管112进入熏蒸筒102中。此外,为了实现对熏蒸筒102中药剂的均匀布设,在第一导管112伸入熏蒸筒102的一端,也即第一导管112的第一端还可设置类似于喷头似的结构,这样能够将药剂更加均匀地布设到熏蒸筒102中。此外,为了实现对药剂的泵送,在第一导管112上还可以连接一个泵体以实现上述目的。 [n004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置物筒100上设置有第二导管114,第二导管114的第一端伸入置物筒100,第二导管114的第二端与药剂筒连接。 [n0047] 通过在置物筒100上设置第二导管114,并将第二导管114的两端分别与置物筒100的内部以及置物筒100外部的药剂筒连通,使得药剂筒中的药剂能够通过第二导管114进入置物筒100中。此外,通过在置物筒100中设置第二导管114,能够保证当置物筒100中放置的病残植株较多时,能够对病残植株上的病虫、病菌进行全面的消杀。 [n0048]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置物筒100中的病残植株的装填量超过置物筒100内部体积的50%时,可以同时通过第一导管112和第二导管114分别向熏蒸筒102和置物筒100中通入药剂。当置物筒100中的病残植株的装填量小于置物筒100内部体积的50%时,可以仅通过第一导管112向熏蒸筒102中通入药剂,并经过加热件110的加热使其挥发进入到置物筒100中。 [n004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第二导管114伸入置物筒100的分段上设置有多个滴淋孔116。 [n0050] 换而言之,为了实现对置物筒100中药剂的均匀布设,在第二导管114伸入置物筒100的一端,也即第二导管114的第二端还可设置多个滴淋孔116,通过在第二导管114的第二端设置多个滴淋孔116,能够保证由第二导管114进入置物筒100中的药剂能够均匀地布设到置物筒100中的病残植株上,实现对于病虫、病菌的更好的消杀功能。或者,也可以在第二导管114的第二端设置类似于喷头似的结构,这样能够将药剂更加均匀地布设到置物筒100中。同样,为了实现对药剂的泵送,在第二导管114上还可以连接一个泵体以实现上述目的。 [n005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导管112以及第二导管114中设置有有止回件。 [n0052] 通过在第一导管112中设置止回件,能够防止熏蒸筒102中的药剂受热挥发后进入第一导管112中,也即,这样能够保证熏蒸筒102中受热挥发的药剂全部由隔板104上的通孔106进入置物筒100中。其中,止回件可以是单向阀等具有止回功能的元件。 [n0053] 通过在第二导管114中设置止回件,能够防止第二导管114中的药剂回流,保证了进入置物筒100中的药剂能够全部作用于病残植株上。其中,止回件可以是单向阀等具有止回功能的元件。 [n005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控制件,控制件与加热件110通信连接。 [n0055] 换而言之,控制件可以使用PCB板、PLC等控制元件,通过控制件与加热件110的通信连接,能够实现对于加热件110的就地或远程控制,提高了该用户病残植株的驱虫装置的自动化程度。 [n005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检测件120,检测件120设置于置物筒100的内壁,且用于检测置物筒100中的病残植株的装填量。 [n0057] 如前所述,该检测件120可以是接近开关、红外开关等,检测件120安装于置物筒100的内侧壁上,当置物筒100中的病残植株的装填量大于置物筒100中容纳空间的50%后,检测件120能够检测到病残植株的装填量已经超过置物筒100中体积的一半,此时,检测件120能够发送表征病残植株的装填量大于置物筒100中容纳空间的50%的控制信号,控制件基于该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导管112和第二导管114分别向熏蒸筒102和置物筒100中加注药剂。 [n0058] 当然,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不将置物筒100中病残植株的装填量限定为置物筒100中容纳空间的50%,也可以设定为置物筒100中容纳空间的60%或者置物筒100中容纳空间的70%,可视具体的病残植株的类型确定。 [n005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测温件122,测温件122安装于置物筒100、熏蒸筒102以及底座108中的至少一个,且测温件122与控制件通信连接,控制件基于测温件122的测温信号控制加热件110。 [n0060] 通过在置物筒100、熏蒸筒102以及底座108中的至少一个上安装测温件122,使得该用于病残植株的杀虫杀菌装置能够准确地检测当前的环境温度。例如,若环境温度低于10摄氏度,则测温件122将测温信号发送给控制件,控制件接收到测温信号后,控制加热件110加热并维持一定的时间,将熏蒸筒102中的药剂加热至20摄氏度至60摄氏度,这样能够使得熏蒸筒102中的药剂受热以加速挥发。若环境温度高于10摄氏度,则测温件122将测温信号发送给控制件,控制件接收到测温信号后,可控制加热件110停止加热,以使得熏蒸筒102中的药剂自然挥发。 [n0061] 当然,也可将加热件110设置成定时加热、定时关机的方式以进一步地提升该用于病残植株的杀虫杀菌装置的自动化程度。 [n0062]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置物筒100、熏蒸筒102以及底座108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可选用耐腐蚀、防锈的不锈钢等材料制成。 [n006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n0064]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病残植株的杀虫杀菌装置,通过设置置物筒100,能够将病残植株放入其中,进而使得种植者不需要将病残植株直接丢弃在园中或者设施大棚中,起到了合理收集病残植株的作用。通过设置熏蒸筒102,并在熏蒸筒102中注入药剂并在底座108中设置加热件110,使得加热件110工作后,能够将熏蒸筒102中的药剂挥发进入置物筒100中,进而对置物筒100中的病残植株上的病虫、病菌进行全面的消杀,处理后的病残植株可直接还田,避免了病虫在环境中大量的繁衍和快速传播,降低了病虫灾害的发生可能性,减小了产量的损失,不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n006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用于病残植株的杀虫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置物筒(100),用于放置病残植株; 熏蒸筒(102),所述熏蒸筒(102)置于所述置物筒(100)的底部并用于装填药剂,所述置物筒(100)与所述熏蒸筒(102)之间设置有隔板(104),所述隔板(104)上开设有多个通孔(106); 底座(108),所述底座(108)支撑于所述熏蒸筒(102)的底部。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病残植株的杀虫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熏蒸筒(102)上设置有第一导管(112),所述第一导管(112)的第一端伸入所述熏蒸筒(102)中,所述第一导管(112)的第二端与药剂筒连接。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病残植株的杀虫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置物筒(100)上设置有第二导管(114),所述第二导管(114)的第一端伸入所述置物筒(100),所述第二导管(114)的第二端与所述药剂筒连接。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病残植株的杀虫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导管(114)伸入所述置物筒(100)的分段上设置有多个滴淋孔(116)。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病残植株的杀虫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管(112)以及所述第二导管(114)中设置有止回件。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病残植株的杀虫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8)与所述熏蒸筒(102)之间设置有导热层(118)。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病残植株的杀虫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加热件(110),所述加热件(110)置于所述底座(108)中; 控制件,所述控制件与所述加热件(110)通信连接。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病残植株的杀虫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件(120),所述检测件(120)设置于所述置物筒(100)的内壁,且用于检测所述置物筒(100)中的所述病残植株的装填量。 [0009]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病残植株的杀虫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测温件(122),所述测温件(122)安装于所述置物筒(100)、所述熏蒸筒(102)以及所述底座(108)中的至少一个,且所述测温件(122)与所述控制件通信连接,所述控制件基于所述测温件(122)的测温信号控制所述加热件(110)。 [0010]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病残植株的杀虫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筒(100)、所述熏蒸筒(102)以及所述底座(108)由金属材料制成。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US4163038A|1979-07-31|Fumiga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823293B2|1998-11-11|殺虫殺菌装置および殺虫殺菌方法 US4228124A|1980-10-14|Fumiga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4823993B|2016-05-25|一种防治白蚁的药剂以及制备方法 WO2010096184A2|2010-08-26|Pest eradication device CN102006772B|2012-09-05|用于虫害防治的设备 CN214339594U|2021-10-08|用于病残植株的杀虫杀菌装置 CN106472603A|2017-03-08|一种生物农药 CN112868621A|2021-06-01|用于病残植株的杀虫杀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3548885A|2014-02-05|土荆芥蚊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72612A|2017-03-08|新型环保生物农药 CN210870511U|2020-06-30|一种农业病虫害除虫药物出纳柜 JP3144480U|2008-09-04|簡易蚊取器 CN209931287U|2020-01-14|一种用于植物保护的灭虫装置 JP2004121235A|2004-04-22|土壌病虫害の防除方法及び防除装置 CN212660929U|2021-03-09|一种除草与液体生物菌肥一起喷洒的二合一装置 CN106472613A|2017-03-08|复合生物农药杀虫剂 CN212911374U|2021-04-09|一种林业育苗用病虫害防治设备 CN212368210U|2021-01-19|使用方便的害虫诱捕装置 CN213639423U|2021-07-09|一种新型蔬菜防治病虫害熏蒸装置 CN208798428U|2019-04-30|一种蝴蝶兰培育的保温加湿装置 CN214629310U|2021-11-09|一种基于农业大棚种植的西红柿除虫装置 CN106472601A|2017-03-08|一种环保生物农药 CN212111366U|2020-12-08|一种水培法测定杀虫剂内吸毒力的装置 KR20030093461A|2003-12-11|무공해농약의 제조방법과 그 제조장치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8|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8|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064096.3U|CN214339594U|2021-01-11|2021-01-11|用于病残植株的杀虫杀菌装置|CN202120064096.3U| CN214339594U|2021-01-11|2021-01-11|用于病残植株的杀虫杀菌装置|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